货车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货车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农民选择性进城释放的民意信号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6:39:01 阅读: 来源:货车厂家

当下在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中,农民并非想像中的“一窝蜂”涌进城市,他们开始“选择性进城”。重视其中释放出来的民意信号,对于我国相关决策出台和制度安排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。

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容侵犯

农民“选择性进城”释放的首要信号,是土地仍旧是农民的“命根子”,农民的土地权益(耕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、林权等)神圣不可侵犯。

这是一句老话,但不得不经常说,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以为然。不少地方的统筹城乡改革,有的下指标,定任务,强行让农民进城或上楼;有的借“统筹城乡”之名,行“剥夺农地”之实,花样翻新,名目繁多,如“土地换社保”“土地换保障”“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化”等,其实大都是看中了农村廉价的土地,想“统”到城市里来使用。

中央反复强调“严格耕地节约制度和保护制度”,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,土地重要性自不待言。前些年城市扩张,许多农民被迫失地“农转非”成为“就业无岗、种田无地、社保无份”的市民,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。那么新的历史时期,我们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以尊重农民的土地权益为首要,否则农民不响应、不支持。

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的调查表明,愿意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进城的农民只有三成。重庆市推出“未来10年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”的改革之初,就反复强调,农民转户进城,绝不附加任何土地条件,尊重农民的自由选择。

2010年11月份,成都推出了被称为“最彻底”的户籍改革方案,计划到2012年实现全域城乡统一户籍。其中最为亮色的是“城乡自由迁徙”“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”“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”的突破。也就是说,农民在不放弃土地的前提下,可以享受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,农民不再是“身份”“福利”的代名词,而成为以种地为主的职业。

地方政府要善用服务思维

农民“选择性进城”释放的第二个信号,是农村的社会福利正在越变越好,城市的吸引力在下降,地方政府吸引农民进城要善用服务思维。养老保险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、医疗保险……这些原本属于城里人的公共社会福利,正在加速覆盖农村,而农民还独享种粮补贴、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。

“农民福利越来越好”的直觉有数据为依据: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办公室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,当地农村居民的户籍福利政策已达21项,比城镇居民户籍福利政策多出11项。尽管从总体而言,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,但是城乡户籍福利“倒挂”初现意味着,在户籍制度改革中,要改变单纯依靠城市福利吸引农民转户的传统思维。

长期以来,城镇户口就是就业、分房、公费医疗、社会保障等福利的代名词,而农村医疗、社会保障、教育等公共福利覆盖面小、水平低,还要交纳农业税和“三提五统”等多种税费。而且到城市就业渠道狭窄,多数干最苦、最累、最危险的活,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。两相比较,城镇户口的“含金量”凸显,农村中通过各种方式谋求脱离“农门”进入城市的意愿十分强烈。

城市化本身就是农民进城变市民的过程,如果农民望而却步的话,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就会停滞,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。面对新情况新矛盾,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想办法破解农民进城难问题。比如重庆、上海等地正在探索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房、公租房范围,被农民工称为“最实在的礼物”。

扬州西装设计

肇庆工服定制

梅州西装订做

中卫职业装定制